| 焦點論文 | ||
| 汪睿祥 | 三十六計的象思惟 | |
| 鄒川雄 | 和諧型思維與張力型思維 《老子》與《聖經》思維方式之比較 | |
| 吳信鳳 | 中國人的假設思維:報紙文字分析研究 | |
| 林安梧 | 「道德與思想之意圖」的背景理解: 以「血緣性縱貫軸」為核心的展開 |
| 靶子論壇 | 中國人道德發展理論的建構 | |
| 馬慶強 | 中國人之感性與認知方面的道德發展: 一個七階段發展理論 | |
| 余德慧 | 公義的階段論堪疑,公義的社會意識堪議 | |
| 黃光國 | 建構理論的「結構理路」 | |
| 葉紹國 | 道德論說中西合璧之難 | |
| 馮涵棣 | 階段論與文化脈動的省思 | |
| 柯華葳 | 什麼才算是中國人的道德發展理論? | |
| 作者答覆 | 中國人道德發展的二參數理論:初步回應及未來研究方向 |
| 研究論文 | ||
| 莊耀嘉、楊國樞 | 角色規範的認知結構 |
| 研究筆記 | ||
| 彭泗清 | 中國人真的對人不對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