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南 緬懷楊先生

發佈時間:2018-12-03

传递爱,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王亚南
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杨先生,一代宗师,总是站在学术高地引领社会心理学发展,探索与开创本土化研究;他具有将才之气魄,稳稳驾驭时代发展的趋势;他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无私忘我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大无畏勇气,广泛培养社会心理学后继之人。他用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和人格魅力,动员台湾、香港学术资源,筹措经费,为大陆社会心理学的恢复与重建培养人才。1991 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签定合作协议,在陆学艺所长与李庆善教授的大力支持下,率港台社会心理学家在大陆创办了“社会心理学高级研讨班”(1992 - 1997),为大陆社会心理学本土化的起步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995 年在蔡飞师兄的热情关心与推荐下,我、夏云等同学有机会参加了杨先生创办的社会心理学高级研讨班的入学考试,有幸成为一名学员,抱着对知识的渴求,我们走到了一起。1995 年 7 月蔡飞、成伯清、李林艳、刘云杉、李唐周、朱晓红、夏云和我一起从南京出发,乘游轮到九江,转辗到了庐山莲花洞疗养院,参加了社会心理学高级研讨班的学习,得到了德高望重的杨先生、以及久仰的李庆善老师、杨中芳老师、余安邦老师、朱瑞玲老师、叶啟政老师、李美枝老师、王文中老师等等老师的教授与指导。每次研讨班持续几十天。杨先生既是教授,又是督导,晚上也常常来教室与同学们一起看书。杨先生及其他老师和蔼可亲,对学生关爱备至,课内课外师生关系融洽,相互切磋交流,这些情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暑期研讨班结束后我与杨先生有两次接触。2010 年 10 月我参加了在北京香山举行的“中国社会心理学二十年回顾学术研讨会暨敬贺杨国枢先生八十华诞师生联谊会”。此次会议旨在以敬贺杨先生八十华诞为契机,邀请暑期班学员和老师,通过回顾过去二十年中国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与研究历程,探讨进一步发展两岸三地社会心理学合作的新形式和新领域,推动社会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会议期间我与他的助理约了一个下午拜见杨先生,杨先生在房间非常高兴地接见了我。杨先生讲台湾地方小,人口少,大陆地大物博,高校、研究所如此之多,研究队伍的力量巨大,华人社会心理学的蓬勃发展得依靠大陆。他殷切希望我们发挥重要的作用。接着我向他汇报了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地在从事进城民工子女(简称流动儿童)心理的研究。他非常支持,说这很有意思。中国大陆的城市化进程是 21 世纪影响世界进程、改变世界面貌的两件事之一,大量民工进入城市工作、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其子女跟随父母也来到城市,其数量达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2010 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流动儿童人已有 1167 万),这研究紧密结合了当前大陆社会发展的现实,非常有时代意义。
他鼓励我对流动儿童心理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研究。后来谈到他的髋关节骨折,他说在台湾最好的医院,有经验丰富的医生,用了最好的进口髋关节进行了置换,现在行走自如,感到特别高兴。

2011年9月我到台湾参加第七届华人心理学家学术研讨会,会议旨在为促进台湾、大陆、香港等地华人心理学家之学术交流,加速心理科学研究之进步,并建立华人心理学社群之学术传统。我主持了“青少年生活适应、努力与正向情绪研究”小组,并作了小组发言,汇报的题目是《Study on Children’s Subjective-well Being of Jiangsu Migrant Workers》。杨先生还是那么硬朗、健谈,他询问了我研究的进展情况。我、汪凤炎、刘昌、郭本禹老师还很荣幸被邀请参加了杨先生80寿诞晚宴。场面相当可观,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同事、杨先生的家属、弟子等共庆杨先生80大寿,杨先生看到华人心理学蓬勃发展、后继有人,乐得合不拢嘴。

杨先生包括其他授课老师学识盖人、胸襟开阔,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有一颗炽热的心在感动着大家。这“炽热的心”表现在三个方面:他们对学生无私的关爱与提携,对社会心理学理论、专业发展的执着与责任、对社会发展的使命与担当。

杨先生及其社会心理学高级研讨班的各位老师的学识、为人与拥有的精神对每个学员的影响是终身的、刻骨铭心的,对华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乃至世界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的影响是广泛的、深远的。

多少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杨先生以及其他老师克服重重困难,亲身践行,多少年如一日,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我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把他们对我们的爱传递下去,用所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本人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关心同事、关爱学生,认真指导本科生与研究生,教书育人;本着对流动儿童的关爱,坚持不懈,十几年如一日,克服了很多困难,深入流动儿童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主管部门等,探究流动儿童的心理。系列研究成果在第五届国际心理治疗会议、第九届亚洲社会心理学会议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作了 8 个报告,前国际心联副主席、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侃教授读完寄给他的著作《流动儿童心理研究》后,欣然在《人民日报》发表《关爱流动儿童的心理成长》、在《中国新闻网》发表《出版 关注农民工问题》评介该书,他在文中指出:“这是我国青少年心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它开启了一扇了解流动儿童内心世界的窗口,为读者了解、把握流动儿童心理特征以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提供了有益启示。让我们携起手来,依靠全社会的群策群力以及流动儿童的自立自强、自助成长,让他们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下拥有健康、自信和快乐的人生。”《光明网》、《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凤凰网》、《中国台湾网》等作了转载。研究成果《江苏流动儿童心理现状与对策建议》被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动态研究与决策建议》采纳。

路漫漫其修路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杨先生所强调的的志业、职业、事业融为一体,传递爱,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为他人的健康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