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人際及群際關係主題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許詩淇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高雄醫學大學正向心理學中心  葉光輝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臺灣大學心理學系


華人社會的文化基調是「集體主義」、「關係主義」,特別重視群體與關係的特性不但對華人之心理與行為有重要影響,也引起了全球學術界的興趣。《本土心理學研究》中,以人際相關主題論文占最多篇,研究課題豐富多元,顯示華人學者對人際關係研究之重視。本文回顧本刊相關文章並將人際議題內容分為三個範疇:(1)關係的類型及其互動:包含「親疏遠近:名分vs. 交往」、「尊尊法則」與「關係轉換與發展」主題。(2)文化特有的人際心理:如面子、緣、忍、中庸等,不但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也具備調節衝突與身心適應功能,是當代華人適應現代社會的重要文化心理機制。(3)特定的人際關係(本文以親子中的孝道為例):華人關係中最具文化特殊性的「親子關係」中,孝道扮演重要角色,不但已發展出自己的本土化理論觀點,也成功與國際接軌。另外,在群際層次研究中,本土學者捕捉到台灣社會這二十幾年來的重要現象──國族認同爭議。台灣人意識與中國人意識的變化對兩岸事務、社會議題的看法等皆有重大影響。文末,以「一種心智、多樣心態」(one mind, many mentalities)的方法論角度,來統整《本土心理學研究》25年來人際與群際之研究。最後,提醒後繼研究者應回歸到本土心理學運動最根本的目的:本土知識的社會實踐與學術主體性的追求,這才是本土心理學者的共同訴求目標。

關鍵詞:文化心理機制,社會認同,華人人際關係,群際關係,關係發展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