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我」才真實?關係 對華人真實自我展現的影響

孫蒨如* 政治大學心理學系 陳政裕 政治大學心理學系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華人對真實自我展現的看法。由於「真實自我」在華人研究中較少受到關注,因此我們以Kernis(2003)所定義的真實自我作為參考,進行前置研究,隨後以兩個研究來檢驗華人對真實自我的看法。研究一為2(觸發自我:相依我 vs. 獨立我)×2(親近程度:高 vs. 低)×2(自我相關訊息向度:正向 vs. 負向)×2(訊息接受程度:高 vs. 低)四因子混合設計,其中自我訊息向度為參與者內變項,主要依變項為展現真實自我的程度。結果顯示,面對親近他人給予的自我訊息接受程度較高者才會被視為較具有真實自我;而對陌生他人所給予的負向訊息,接受程度低者才是展現了真實自我。研究二則為2(觸發自我:獨立我 vs. 相依我)×2(親近程度:高 vs. 低)×(行為調整程度:高 vs. 低)三因子參與者間設計。分析結果顯示相較於觸發獨立我者,觸發相依我者傾向認為他人均展現了真實自我。而在關係親密程度低的情境下,行為調整程度低比調整程度高者更被視為是展現了真實自我。整體而言,本研究顯示華人對真實自我的看法受到關係的影響,面對親近他人所出現的行為調整變化仍會被視為是真實自我的展現。

關鍵詞:自我訊息向度,行為調整,相依我,真實自我,親近程度,獨立我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