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尊尊」的體現:權威敏感之運作與社會適應

簡晉龍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正向心理學中心、高雄醫學大學 附設醫院臨床醫學研究部 陳貽照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 鍾昆原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正向心理學中心 許詩淇*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


  「尊尊」是儒教∕儒家學說的核心之一,也是儒家關係主義中華人社會互動的深層結構,而「權威敏感」便是「尊尊」法則的體現。「權威敏感」係指華人在社會互動場合中留意權威者是否在場(權威探尋),並恭敬地對待權威者的行為傾向(相應行為)。本研究旨在探究源自儒家深層結構之尊尊法則的「權威敏感」,在現今社會互動下的運作情形,並與「人際敏感」做一區辨(研究一),及其社會適應性與尊尊倫理之體現(研究二)。
  研究一採實驗情境故事法,在分析199位有效樣本後發現:人們在社會互動情境下會採取慣習反應的權威探尋,若遇到有權威者在場(相較於遇到平輩或同儕),會立即表現恭敬行為。此外,人際敏感與權威敏感(包括權威探尋和相應的恭敬行為)的關聯性相當低,顯示兩者為可區辨之不同構念。研究一顯示權威敏感在社會互動中的運作情形,並提供區辨效度證據。
  研究二採實驗情境故事法,在分析167位有效樣本後發現:「高權威敏感」比「低權威敏感」之行為模式更符合社會認定的角色規範,其社會適應性主要出現在縱向關係,對橫向關係較無影響。因此,「高權威敏感」容易得到上司的提拔,也具較佳的社會適應。隱含「權威敏感」背後代表的角色倫理,屬於上下關係互動的倫理,正是關係主義的尊尊法則之體現。

關鍵詞:上下倫理,權威取向,權威敏感,關係主義,縱向關係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