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深:「臨床」、「臨終」、「治癒」和「療遇」交錯的人文徵候及其超越

林耀盛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


本文主要回顧探討余德慧教授「臨終關懷」與「柔適照顧」理念及其實踐,並反思余德慧教授對本土心理學採取「在地遷迴」策略的貢獻。本文認為余德慧兼具「行深般若」智慧,因而開啟一條不一樣的心理學道路。也因如此的異端思維,經常面對各種學術責難,仍然「不動心」的直行而進。
回應海德格(M. Heidegger)的說法,思考本身就是一種行動,追問是思考的虔誠。思為路,行在恆常追問的路途上。回顧余德慧教授一生,終究走一趟「域外」的旅程,初始雖難被理解,卻也開啟了心理學認識論反覆追問的永恆思路。
余德慧教授學術上的在地遷迴、遠交近攻的渾成策略,猶如「土星氣質」般,彷彿留下非主流的意象。但非主流、邊緣、餘外、另類、異數,都不足以反映余德慧教授遺留的學術人文風景、深度實踐義理,以及侘寂的生存美學。
本文指出余德慧教授的貢獻,建立了形成具體學術論辯脈絡的思想緩坡,也指出創新越界渾成的新知識路向,期能激發更多元深刻的學術思維,使緩慢繞路的知識進程得以抵達新可能性。

關鍵詞:人文心理學,本土心理學,柔適照顧,臨床心理學,療遇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