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回顧作者自2006年迄2010年,在台灣進行「恐懼管理理論」(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TMT)研究之歷程。此期間歷經三個研究階段:(1)以TMT為理論基礎所從事的研究未獲預期結果。(2)對TMT一系列的重複驗證 (replication)無法重製出TMT之效果。(3)對TMT所進行的後設分析(meta-analysis),發現TMT 文獻可能有明顯的發表偏誤。綜而言之,作者對TMT五年的研究並未發現支持此一理論的證據,此與文獻中所呈現強大支持TMT的證據形成強烈對比。於是本文 從重複驗證、統計考驗力(statistical power)等觀點,重新檢視現有實徵心理學文獻之樣貌;結果發現:(1)文獻中宣稱堅實強韌的理論(如TMT、建構層次理論等),在現實中常常難以成功 複製。(2)以統計考驗力估算,現存文獻真實存在的機率相當低。因此本文推論目前心理學的實徵文獻其可信度並不高,這使得心理學研究建立在脆弱的基礎上; 主流(西方)心理學理論之問題,可能並非它無法解釋華人,而是它無法解釋所有人。據此作者呼籲以重複驗證解決此一難題,並企望心理學的科學革命能被啟動。
關鍵詞:亡意凸顯,心理距離,死亡顯著性,典範,科學哲學,懼死因應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