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西方化與全球化: 本土臨床心理學的研發進程

林耀盛(Yaw-Sheng Lin)


「本土化」、「西方化」及「全球化」互為概念形構的「三化共振」心理學,是一種既保留存有本體論,又超越本體 論之流變預設的本土心理學。心理學本土化的積極主張,早已超越啟蒙式的反殖民主義和捍衛民族情緒「實然」地歷史救濟意涵,而是更積極地介入「現在性」的日 常生活,卻又能溯源地轉化文化傳統縱深,並「應然」地指向「未來性」動態心理學的存有論。因此,心理學本土化運動,是超越地域性、全球化和華人社群的「空 間性」區隔心理實體論,而是「自然」地朝向自身意義的解構,進而朝向「時間性」,即「歷史-文化-社會」交錯互補的本土化心理學。   若然,本土化心理學生成的可能性,就不是必然對位於「西方的本土心理學」,也不必成為「跨文化心理學」的註腳,而是一種世界心理學文藝復興作品的當代 展示。華人本土化心理學的耕耘是一種過程,若能在與異質他者文化的攻錯後,進而檢視高同質性的華人文化的交互辯證,勢必會產生更具當代性意義的文化社會現 象,形成本土心理學的介入議題。   後現代心理學的主張,可以提供鬆動靜態存有論的策略,但最終仍須回歸生命道路的修養與歷練。本文指出「本土即本途」,本土(臨床)心理學的未來之途, 是一種本然的生命路途。

關鍵詞:本土化,西方化,全球化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