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緣:中國人舞台生活的秩序

余德慧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陳斐卿 中央大學教育學程中心


這個研究是從實證的調查資料為起點,透過研究者對調查資料的反省,考察了人緣意涵的語言層次,從中國人如何使用「人緣」的概念下手,再透過受訪者談有關「人緣」的事件,將人們如何界定「人緣」以及「人緣」的處境做範疇的分類,得出兩種範疇:「人緣」的指認詞:將人緣當作語言使用場的語詞,供人們確認他人的朋友關係;「人緣」的主體詞:將人緣當作個人自身的人際生活當中的意涵,供自己在交友世界的理解。兩者所發展出來有關「人緣」的知識相當分歧;指認詞的「人緣」發展了中國人對人際關係的「他者」知識,以人際的格局為其整體性,裡頭有交際之間的區隔,以及內外的差序;主體詞則以自我的處境為核心,對人際結交給出了現象的描述。從詮釋現象學的取徑言之,本研究將人緣的意涵轉換到人際的中界性,透過人緣世界給出的現象,使研究者終能展現出人緣現象的理解。在這樣的詮解過程,人緣世界的空間性所構成的場地論可以充分說明人緣世界的現象意涵,也對中國人的心理知識的建構指出一個很根本的問題:指稱詞的社會認知與主體詞的行動認知往往交織在一起,使得一個本土性的心理學語詞必須以中界現象為人際世界的主體,人際的實踐又必須有反身的後設空間,亦即人際運作的舞台,這是人在社會的中界(公共領域)的場地,人在彼此給出的中界裡形成人緣的場景與作為。

關鍵詞:人際的反身性,人際場地論,後設空間,當地性,詮釋現象學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