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孝道雙元模型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葉光輝(Kung-Hui Yeh)


由於孝道概念在華人文化中源遠流長且幾經轉折,為求周延把握其內涵,並消解過往國內、外許多孝道研究結果彼此 衝突之爭議,「孝道雙元模型」在兼顧社會科學者對孝道的定義及測量構面,與人文學者對孝道之歷史意義演變的追溯探討下,由華人親子互動的關係運作特徵切 入,釐清孝道所含括的不同屬性或具體行為內容,並以「相互性」與「權威性」兩面向,取代籠統概括的孝道概念,闡釋在概念內涵與運作效果上可明顯區隔的孝道 雙元特徵。目前孝道雙元模型理論的建構與驗證已有初步成果,本文目的即是對此理論模型進行較全面性的介紹,並側重呈現系列實徵研究成果與理論發展歷程之間 的密切關聯,讓讀者能從心理學的角度深入理解孝道概念。全文依序分為以下三部分:(1)先就雙元孝道模型之建構歷程,闡釋兩類孝道概念的定義內涵、性質、 動力來源與關聯,並兼及介紹測量工具之發展;(2)再就系列實徵研究成果的相關發現,具體說明兩類孝道在個體層次上的心理運作機制與效果,以凸顯雙元孝道 模型在理論上的特色。

根據本文的回顧評論可知,孝道雙元模型的主要貢獻即在於兼顧孝道概念的心理與文化原理,並對以往不一致的研究結果提出整合性解釋。目前其應用範疇已 延伸至親子衝突、青少年問題行為、老年安養、代間交換及家庭諮商實務等議題,在理論模型與測量工具的信、效度上也持續獲致驗證。其兼具整合力與解釋力之理 論優勢,確實值得後續研究者引用此觀點作為孝道研究的基本定論,以釐清研究議題或用以作為對相關現象的詮釋架構。

關鍵詞:本土心理學、相互性孝道、華人文化、雙元模型、權威性 孝道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