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一物即不中:從倫理性轉向療癒觀點反思震災存活者的悲悼歷程

林耀盛(Yaw-Sheng Lin)


當心理治療正典化為一門實證專業時,也漸遠離人類受苦世界的前緣。在所謂的科學訓練領航下,心理治療者的角色被規訓化,語言敘事朝向格式化,其用來應付個案心身病痛的策略,成為某種技術指南的操演競技場;「疾病」作為一個整體的精神現象被打破了,變成無數單獨的、可以準確編目的病徵。於是,心理治療不再是含具心身性靈魂的歷程,而是照本宣科的(精準)理智話語穿透其間的地盤。本文將先透過世界觀點的不同隱喻釋義,作為心理治療助人角色原型的討論基礎;而後在實徵層次上,以二十位「九二一」震災喪親受創者的「個體化」與「集體化」療癒經驗為分析對象,指出受創悲悼經驗的療癒之道,不在於以我們所熟悉的心理治療理論進行解釋,也不在於所謂「治療者-被治療者」兩造聯盟的具體成型,而是生活現場第三元空間的形塑下,一種倫理性轉向心身性靈各層面關照完形關係的回返。本研究顯示,受創者從「情」、「理」、「德」不同層面的療癒面向(未竟心緒、生養生計、依附性及社會網),到其衍生出的療癒策略,受創者是內蘊個體化和集體化作用的自發性與反應性;而啟動受創悲悼療癒機制的自發性和反應性之假設構念,即為受創者與其置身所在相關經驗的「敘說」和「憶思」間之動力關係。最後,本文暫時性提出受創悲悼的倫理性轉向療癒論點之概念模式。當我們將觀看世界方式轉位,不以內含著「一物即中」的自然主義態度單調隱喻為依歸,不僅得以恢復開展助人行業的多元關照特性,也得以顯示倫理性轉向療癒的實踐可能性。唯有擺脫制式化的心理治療理路,轉向人我倫理的關係回返,才有指向創傷謎面解謎途徑的可能性,即使如此的借力使力,或許仍是一段迂迴而行的路程。

關鍵詞:情,理,創傷,德,療癒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