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取向自我實現者與個人取向自我實現者的心理特徵:概念分析與實徵衡鑑

楊國樞(Kuo-Shu Yang);陸洛(Luo Lu)


楊國樞在其有關人類基本需求的「雙Y理論」中,曾提出有兩種自我實現的看法,並分別稱為「集體主義的自我實現」與「個人主義的自我實現」。他認為儒家文化圈內的東亞國家或地區(如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日本、韓國)之人民的自我實現應屬前者,基督教文化圈內的美歐國家或地區之人民的自我實現則屬後者。又,從楊國樞之社會取向與個人取向對比觀之,集體主義的自我實現應是社會取向的自我實現(可再分為關係取向、家族取向、及他人取向三種次級自我實現);個人主義的自我實現實則是個人取向的自我實現。楊氏在其雙Y理論中,曾指出兩類自我實現在以下三方面顯著不同:(1)所實現之自我的性質或內涵不同,(2)所採取之實現方法或途徑不同,及(3)實現自我的目的不同。除此之外,還應再加上第(4)項,即社會取向自我實現者與個人取向自我實現者所形成之心理與性格特徵不同。本研究即就第四項的差異,從事系統性的概念分析,進而編製衡鑑兩種自我實現者之心理特徵的正式工具。有了兩類自我實現者之心理特徵的理論架構與測量工具,未來乃可分就兩者從事系統性的實徵研究。本研究以台灣與大陸的大學生及社會成人作為受試者,主要目的在建立測量兩類自我實現者之心理特徵的新工具。現已完成概念分析、題目撰寫、樣本施測、項目分析、題目選擇、及其他相關分析。

關鍵詞:個人取向自我實現者的心理特徵,社會取向自我實現者的心理特徵,概念分析,實徵衡鑑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