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族群與國族認同的顯性與隱性意識

李美枝(Mei-Chih Li)


文分二個研究。研究-探討台灣民眾之族群認同的顯性認知:七百二十六位成人受試者從(1)台灣人,(2)中國人,(3)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4)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5)新台灣人,(6)華人的六種類別中,選擇一項他最願意用來認定他自己身分的類別,並就「同種同文」及「親近相屬」兩向度評定他對「台灣」、「中國」與「華夏」三個群體的感覺。結果顯示,不管是什麼身分認定的受試者,相對於「中國」與「華夏」,對「台灣」的親近相屬評定都差不多同等的最高;但對「中國」與「華夏」的評定則因自我身分認定的不同而有異。台灣成分的認定拉開了與大中國的距離,中國成分的認定則拉近了距離。本研究者認為受試者的「台灣」族群認同以「生活場域親親性」為基礎,而對「大中國」的族群認同則以「血緣親親性」與「文化親親性」為基礎。研究二探討台灣民眾族群認同的隱性認知:當受試者記憶深處的「華夏原鄉情懷」被觸發後,對大中國的認同有顯著的增加,但增加後的強度仍反映台灣身分認定與中國身分認定的差別現象。本文根據研究結果,對兩岸最好以什麼關係型態結合提出建議。

關鍵詞:文化親親性,生活場域親親性,血綠親親性,族群認同,隱性認知,顯性認知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