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人:從中國人情感格局看婆媳關係

楊宜音(Yi-Yin Yang)


本研究採用參與觀察和深度訪談方法,以中國華北農村的一個家庭為個案,描述並驗證了楊宜音有關「自己人/外人」式的關係分類圖式的研究發現,並進一步從情感角度闡釋了人際互動所帶來的情感格局的特徵。楊宜音的研究曾發現,「自己人/外人」分類是一種心理分類,是中國人人際交往中關於「我們/他們」分類的方式。中國人在對關係分類時遵循兩個維度: (l)身分性維度,用以衡量和判斷在以生物血緣關係為基礎的社會制度安排下,個體之間的血緣身分位置和距離。(2)交往性維度,用以衡量和判斷以交往為基礎的人際吸引的性質與程度。一般而言,傳統社會「家人」關係既有血緣基礎,又是個體終身交往最多的關係,因而表現為「身分性」與「情感性」,特別是「應有之情」與「真有之情」的相互聯帶和附著。而在傳統社會中,女子與男子在與其父母的關係上是有所不同的。女子在婚後將為公婆養老送終,而不是為父母養老送終。於是,自出生至婚前在家庭中頻繁交往而形成的對生身父母的「真有之情」與通過給他們養老送終而表達的「義務之情」或「應有之情」之間發生了分離,而對公婆要養老送終的「義務之情」也往往與在夫家通過媳婦與公婆交往形成的「真有之情」之間發生分離。本研究恰恰以處於這一分離狀態的人際關係作為對象。這一研究發現中國人的情感關係格局是依照「自己人/外人」而非「家人/非家人」分類、由「應有之情」和「真有之情」這兩個維度構成的,並發現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當「先賦性」與「交往性」出現分離時的真實類別,人際互動具有的「交往性」對「先賦性」規定有著某種改變的作用。

關鍵詞:自己人,差序格局,真有之情,應有之情,婆媳關係,情感格局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