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儒釋道到靜覺的自我修養模式:正念的重新思考

林之丞:育英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老人服務事業管理科 夏允中: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教授


近三十年來,靜坐於西方掀起熱潮,其中最為風行的則為正念
(mindfulness)。但其僅擷取佛教練習方法或技術,未能完整反映正
念靜坐之原貌。因此,本文以華人儒道釋文化中關於靜坐與靜的思想
為來源,試圖重新思考正念靜坐的意義,並提出一靜覺的自我修養模
式。本文根據儒道釋經典,主張靜坐實則為修養「靜」的境界。其中
「靜」的實踐智慧則可稱為靜覺,其以道德理性為基礎,藉由修養與
行動,來達到人生圓滿、心理社會的均衡與真實且持久的快樂。靜覺
的修養係指自我藉由智慧進行反思,以遠離欲望,進而邁向覺醒。其
內涵為:克己寡欲、專注定心、仁慈利他與反思智慧。鑑於靜覺較西
方正念更為強調減少欲望與自我反思,期盼本研究能對於未來關於正
念、靜坐乃至於心理健康之研究提供不同的進路。

關鍵詞:心理健康、正念、自我修養、佛家、道家、儒家、靜坐、靜覺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