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本土心理諮商(治療)模式之必要性與可能性

屏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諮商心理師、教授、諮商心理師、諮商督導


本文由國內諮商輔導之起源與發展、文化對諮商與心理治療之影
響、建立本土化諮商(治療)模式的可能性和探討諮商研究方法學四
個向度,說明自 1950 年代國內引進西方心理諮商理論,諮商輔導工
作蓬勃發展,之後受到楊國樞和黃光國等學者發起的本土心理學思潮
的影響,在 1990 年代建構本土諮商(治療)模式的思考逐漸萌芽。
當時楊淑蘭、王明雯分別提出易經諮商模式和禪宗諮商理念;數年
後,以陳秉華、余德慧、黃光國和劉淑慧等人為首提出不同取向之本
土化諮商和療癒觀;近年來佛教正念療法不論在中西方都有良好的
發展,國內並成立訓練組織和師資認證系統,為目前僅有之較具規模
的本土心理諮商理論,但其中已參雜了西方理論,例如:認知行為治
療。
因此截至目前,雖有多種本土諮商論述被學者提出,但實證研究
甚少,主要集中在以人我協調關係架構探討諮商歷程中自我與人際關
係的變化,至於探討華人諮商理論、諮商歷程,以及諮商相關因素之
研究皆十分不足,對於建構完整的本土化諮商模式能提供之基礎資訊
尚是闕如,因而以華人哲學與文化為基礎建構之完整心理諮商模式仍
未出現或正式發表。本文藉由回顧本土化諮商之萌芽與發展歷程,說
明文化對諮商與心理治療之影響、評論學者提出之本土諮商理念的優
點與問題,探討目前國內尚未能建構完整本土心理諮商模式之原因,
透過整理本土諮商方法的發展、理念和研究的應行之路,作者提出本
文的結論:建構本土諮商模式有其必要性與極大的可能性,但本土諮
商理論模式之建構必須長期累積以文化為基礎的經驗和諮商理念,經
過科學研究的驗證。不過,醫學導向之實證本位研究法並不全然適合
用於驗證本土諮商模式,建議採用質性研究的精神,發展驗證本土諮
商模式的具體做法,實施於本地的個案。

關鍵詞:心理諮商、本土心理學、諮商研究


返回目錄